从炎黄部落与东夷人的涿鹿之战倍悦网配资,到清朝的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,中华民族的历史,纵横上下五千年,在硝烟弥漫的历史长河中,战争永远是推进朝代更迭最有效最彻底的手段。
过去读历史学历史,我们往往从政治、经济、科技、文化、生活等方面切入,系统深入地学习历史上的不同朝代的兴衰,以及生活方式、风俗习惯等,好似穿越一般。
没想到,有朝一日,我们又好似坐上了时光穿梭机,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,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风云变幻浓缩在两本书里,专从军事和战争的角度,剖析历史上那些改朝换代的瞬间。
我们看到了残酷的战争,久久不散的硝烟,看到了城头变幻大王旗,看到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看到了战争在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矛盾般的存在。
展开剩余77%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这个自古以来的生存法则,不只是对于自然界,对于整个人类,都是适用的,简而言之就是:你不行,你就下来,让我上去。什么,你不让我上去?那我就把你打下去!
无论后世多么贤能的君王,打江山时双手都沾满了鲜血。弱肉强食的时代,落后就要挨打,想要逐鹿中原夺取天下,你就要发动战争,而战争就会有伤亡,甚至生灵涂炭倍悦网配资,尸骨成山。
从历史的长河来看,战争永远是一把双刃剑,它既能推动历史的发展,科技的进步,能够改朝换代,让更贤能的治世君王和能臣治理天下,让混沌的世界重归安宁清净,永享太平。
但另一方面,战争也会对更多无辜的黎民百姓造成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害,正所谓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”在历史的天空下,历朝历代的战火中,牺牲最大的永远是苦难深重的百姓。
即便是那些在后世留名的英雄人物,也历经了九死一生,更有那句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的名言,史书上留名的永远是大人物,而更多的无名小卒被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硝烟中。
无论是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,还是古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,又或者是刘邦、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的关键一战垓下之围,都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,永远无法磨灭和忽略的战争。
再像东汉到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、淝水之战,也都是许多熟知历史的读者耳熟能详的战争,尤其根据史实改编的《三国演义》等名著,更是再现了历史上特定时代的战争场面。
这一套《战争里的中国史》通过图文结合的青少年更喜闻乐见的方式,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二十场战争,直观、详细、全面、客观,非常震撼。
它不只是讲述了战争的来龙去脉,前因后果,对其进行了公正的点评,更有关于古代战争的阵法图的推演、历代王朝甲胄的画面展示,让我们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战争的方方面面。
我们了解战争,不是为了发动战争,而是为了居安思危,为了更加珍爱和平,珍惜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。战争带来的,永远是抹不去的伤痛,国家罹难,家园被毁,亲人离散,生死不明……
读史使人明智,是因为历史书中早已写满了血淋淋的教训,写满了先祖们对子孙后代的警示与劝告,尤其不断发生的战争,让我们更能穿透历史的烟云,看清人类前进的方向。
很多你在历史书上看不到的画面,想不到的细节,这套书里都有呈现。甚至那些你熟悉的诗词歌赋,乃至成语俗语,多跟战争有关,比如春花秋月何时了。比如投鞭断流,草木皆兵。
甚至那些你熟悉的历史人物,如黄帝、炎帝、姬昌、诸葛亮、刘备、岳飞、卫青、霍去病、辛弃疾、郑成功……无不是经历了战火洗礼,而在历史书上闪闪发光的名字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来看,每个人的一生都显得微不足道,但从某一段历史切入进去,我们却又是那一段历史最真实的见证人。
生在和平时代,我们倍感荣幸,也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。因为这和平,不是生来就有的,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。没有他们的保家卫国,舍生忘死,哪有我们的今天啊?
作者:夕四少倍悦网配资,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。
发布于:安徽省恒汇证券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